让健身场地南宫28触手可及

2024-05-21 05:46:16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南宫28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健身锻炼正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如何将运动场地让群众“触手可及”?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意见》在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提升建设运营水平等多方面,为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指明了方向。

  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河滨公园的健身小广场,虽占地面积不大,但每天从清晨开始,就有不少市民陆续入园。近日,记者在该健身广场看到,几个七八十岁的老爷子在单杠上做着大回环,年轻小伙儿则在单杠上上下翻飞,俨然一幅专业体操运动员训练的场景,鼓掌声叫好声不绝于耳。

  “这里每天早起可热闹了,跳广场舞的、跑步的、健步走的、打太极拳的……”正在健身的朱金萍老人告诉记者,当公园有了完备锻炼场地和健身设施,锻炼也逐渐从个人爱好转变成一种生活习惯。

  城市里的街头公园、小区中的健身广场,都是市民日常锻炼青睐有加的地方,除了距离近和便利外,这些场地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能够尽可能满足居民的健身需求。不过,对于住在闹市区或老城区的市民来说,小区的体育健身设施配套可能存在不足。

  家住河南省商丘市的钱敏表示,现在城市很多新建城区体育设施配套都很好,但老旧小区限于客观条件,各方面健身设备相对欠缺。“现在的人们健身意识强了,需求也改变了。年轻人还可以选择去健身房或者远一点的地方锻炼,而老年人则对身边尤其是小区里的健身设施需求更加强烈。”钱敏说。

  当周边有了更多可选择的健身场地和更好的健身设施,诸如钱敏这样的健身需求就不再是问题。《意见》明确指出,社区健身设施未达到规划要求或建设标准的既有居住小区,要紧密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统筹建设社区健身设施。不具备标准健身设施建设条件的,鼓励灵活建设非标准健身设施。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建明指出,社区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基本单元,在健身设施建设方面,要更多向社区倾斜,增加社区体育设施和完善设施功能。同时,要组织更多的社区体育活动,满足人民群众经常性的体育锻炼需求。

  解决群众去哪儿健身的问题,绕不开的一个话题是“地”从哪儿来南宫28。《意见》明确提出,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的四项支持政策:一是盘活城市空闲土地;二是用好城市公益性建设用地;三是支持以租赁方式供地;四是倡导复合用地模式。

  “《意见》里提到的利用城市空闲土地建设全民健身设施,可以依据临时建设的办法来管理。比如在不妨碍安全前提下,利用河道、湖泊、滩地建健身步道。再比如,在鼓励复合利用方面,可以与具备相容性用途的土地产权人达成协议的方式用地等南宫28。”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司负责人刘彦说。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此前一段时间,体育活动按下了暂停键,社区俱乐部暂不开放,但市民的健身热情和需求却越发高涨。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观念的快速普及,我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但部分地区社会资本投资不高等问题也同时存在。

  记者注意到,《意见》强调要完善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政策,支持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挖掘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潜力,在政策范围内采取必要激励机制,鼓励各地区委托专业机构集中运营本地区符合对外开放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促进学校体育场馆开放。

  “现在中央财政每年都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补贴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向社会开放,同时鼓励各地政府结合本地实际,推进中小型公共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这样能够使体育场馆更好地为全民健身服务、为群众体育发展服务。”李建明强调,提高场馆赛后利用率,必须通过多种方式,比如委托专门机构进行运营,加强对大型体育场馆开放的支持。

  让健身场地扩增量,不仅要在闲置土地上想办法,还要在运营模式上花足心思。在贵州省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涵盖健康风险筛查系统、精神压力检测南宫28、慢性病康复系统、血液循环康复系统、运动损伤修复、代谢排毒太空舱、生物电经络调理系统、中医经络艾灸系统等仪器,满足各项体质测试的要求,不仅为群众锻炼提供场地,还为群众提供更全面的健康指导。

  贵州省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国民体质监测室主任屈进说:“自2000年以来,贵州省连续投入体彩公益金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总计服务超百万人次,有效传播了健身知识,倡导文明生活方式。”

  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指出,当前,我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公共体育场或全民健身中心尚未实现全国县(区)全覆盖。“十四五”时期,发改委将继续支持补齐场地设施建设短板,带动各地对健身场地“有没有”的问题进行集中攻坚,促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公平可及、质量达标。

  “在继续解决‘有没有’问题的同时,更多地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比如对健身设施进行智慧化改造,在健身设施中注重嵌入5G网络设施和配套设施,打造智慧体育公园、智慧体育馆南宫28、智慧健身步道等。”欧晓理说。

  如今在不少城市,智慧化健身房距离生活区、办公区更近,旨在打造“1公里健身圈”,减少市民健身的时间成本,让更多人参与到运动中来。

  日前,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的“百姓健身房”—瓯海智慧健身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该健身房是温州市首家,也是浙江省内首家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时分析并汇总锻炼人数、设施利用率、运动健身效果综合评价等数据的智慧百姓健身房。通过百姓健身房的管理系统,市民们不仅可以刷卡进门、解锁器材,还能获得相应的健身指导以及即时获得运动数据,记录日常锻炼。此外,市民还能定期在百姓健身房进行体质检测,了解体重、体脂、肌肉含量等,结合运动数据更好地了解自身锻炼效果南宫28。

  “将小型化健身房开到百姓身边,同时搭建互联网平台和资源,让健身者以最低的价格获取健身信息和课程,助力全民科学健身,这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在乐刻运动创始人韩伟看来,将健身设施建在百姓身边,不在于开了多少家健身房,而在于健身房能够吸引多少人进来健身。政府部门可把控引导场馆功能、建设、项目、收费方式等内容,监督企业日常运营管理;而企业作为“保姆”,要用专业理念和就近便民的健身设施,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运动健身需求。

  澳瑞特体育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郝虎山认为,在智慧赋能下,细分群体的情景式健身解决方案或许是解开“健身去哪儿”这一难题的金钥匙。5G赋能后的智慧化健身器材,不仅为大众解决“去哪儿健身”的问题,还肩负着健身大数据采集、分析、管理功能,健身器材行业服务链条在不断延伸。因此,抓住内需市场的最佳方法,就是为大众提供更好的产品,打造普惠、科学的健身场景,引导人们找到合适的健身方式。(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韩秉志)

搜索